某鐵礦屬于典型的磁鐵礦—赤鐵礦—菱鐵礦—黃鐵礦復合鐵礦石,主要有用礦物為磁鐵礦、半假象赤鐵礦、假象赤鐵礦、菱鐵礦和黃鐵礦等;主要脈石礦物為磷灰石、白云石、方解石、石英、玉髓、粘土礦物(如高嶺土、蒙脫石、伊利石、絹云母等)。該鐵礦目前已經(jīng)形成4000kt/a采選綜合生產(chǎn)能力,但是生產(chǎn)過程中產(chǎn)生大量尾礦,如果這些尾礦資源不能得到綜合利用,不僅降低資源利用率,而且該礦尾礦庫將很快堆滿。由于鐵礦地處某市近郊,無法再找到合適的新尾礦庫,將面臨被迫停產(chǎn)的可能。同時由于原尾礦濃縮系統(tǒng)底流濃度低,尾礦輸送量大,不僅回水得不到充分利用,而且尾礦輸送浪費大量的資源。因此,如何充分利用該鐵礦尾礦資源成為選礦科研工作的當務之急,關系到該鐵礦的生存和發(fā)展大計。
由于鐵礦尾礦鐵品位低、含泥多、粒度分布范圍寬、鐵的分布不均勻,含鐵礦物主要以弱磁性的赤鐵礦和菱鐵礦為主,并且鐵主要分布在微細粒級中;因此對篩分后的微細粒級進行了強磁選和直接反浮選,分3種作業(yè)流程考察研究粗選作業(yè):1)細粒級(-0.074mm)直接反浮選流程;2)細粒級(-0.045mm)強磁選流程;3)篩分—強磁選流程。
1、細粒級(-0.074mm)直接反浮選流程
鐵礦物主要存在于微細粒中,而浮選比磁選適合處理的下限粒度要小得多;因此篩分出-0.074mm的試樣,進行反浮選。精礦品位為33.43%,回收率僅為36.13%,浮選指標較差,對細粒部分(-0.074mm)直接進行反浮選效果不好。原因有兩方面:一方面是因為浮選是與表面物理化學性質(zhì)密切相關的分選,選礦廠為了加速原尾礦的沉降,添加了少量的聚丙烯酰胺,而其附著在顆粒表面使得浮選受到抑制或選擇性遭到破壞;另一方面是原尾礦中大量細泥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浮選指標。
2、細粒級(-0.045mm)強磁選流程
篩分出-0.045mm的細粒級試樣進行強磁選,53.82%的磁選指標,較之細粒級(-0.074mm)直接浮選所獲得的結(jié)果要好一些;因此可考慮采用強磁選進行粗選作業(yè)。
3、篩分-強磁選流程
磁選機磁選粒度上限為1.00mm,于是強磁選前去除粗粒級(+1.20mm),對篩下產(chǎn)品進行強磁選的磁場強度條件研究。強磁選在強磁選機上進行,采取快轉(zhuǎn)速、小沖洗水的方案,目的在于提高回收率。強磁選條件為給礦濃度25%,給礦速度16.50L/min,沖洗水量2.60L/min,磁選機轉(zhuǎn)速4r/min。
篩分后直接強磁選可以將大部分原尾礦中的弱磁性鐵礦物回收;且隨著磁場強度的提高,回收率也隨之提高,而鐵精礦的品位有所降低。因此,篩分—強磁選流程是一個較好的粗選方案,能為后續(xù)的精選作業(yè)提供高品位的原料,選擇在磁場強度795780A/m,在磁選機上進行了精選備樣的生產(chǎn),獲得TFe為30.12%的強磁粗精礦。
該鐵礦是典型的含碳酸鹽難選鐵礦石,其尾礦的赤鐵礦和菱鐵礦比值接近1:1,國內(nèi)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對其進行過分選研究,難度較大,指標不理想。該鐵礦尾礦選別的關鍵是赤鐵礦和菱鐵礦之間的分離,磁選對赤鐵礦和菱鐵礦分選較差,而浮選才是實現(xiàn)兩者分離的有效途徑。更多尾礦處理方式,可致電咨詢:0371-67772626。